文:王慶良(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)
從台灣飛了十三個小時,終於抵達了維也納。第一次踏上異鄉土地,周圍的人們都是金髮碧眼的臉孔,彼此用陌生的德語交談著,一切都讓初來乍到的我心情忐忑不安。
二月的維也納機場外下著大雪,我深吸了一大口冷冽的空氣後,便向市區進發。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,遊走在城市的巷弄中,經過一棟棟色彩繽紛的房屋。在我們的輔導員Danial帶領之下,跳上穿梭街道的有軌電車,往宿舍方向前進。看著如商務飯店一般的宿舍,以及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,「這就是接下來展開新生活的地方」,我想。
在我的交換生期間,選修的課並不像在台灣那麼多(以台科大來說,只要修習姊妹校兩門課目即可),因此有很多空閒的時間能夠四處旅行。我在這半年中遊歷了英、德、法、義、奧、匈…等歐洲八國,也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,親眼見到過去從教科書上聽聞的美好風光、名勝景點、歷史文化,也遭遇到許多挑戰,比如全英文的授課、語言不通、文化差異、旅途中碰到騙子、巴士誤點致使行程大亂、獨自旅行、跟外國人討論台灣在國際上的定位......等,這些挑戰,都成為我生命中的特殊經歷。
如果你想要體驗在國外讀大學的生活,或是想要知道如何快速跟外國人打成一片,我匯整了半年下來在歐洲交換的心得,列出五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,如果出發前就先有這些概念,必將能使留學生活更加精彩。
1. 不要跟台灣人一起住
很多人在選擇住宿的時候,傾向於跟熟識的人一起住,好處是方便彼此照應,也比較能夠避免因不同文化而起的摩擦。可是半年下來,天天住在一起、玩在一起、上課也一起;到了國外最常講的還是中文,有著類似的思考模式,彷彿人還身在國內,半年之後卻跟出國前沒甚麼差別。試著跟外國人住吧!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、睡醒就開始講英文。既然都來到國外,不妨就跨出舒適圈,用開放的心態,好好看看這個世界,認識來自全世界的朋友。

Photo Credit: Jirka Matousek CC BY 2.0
2. 使用公共廚房
公共廚房是在國外交朋友的好地方。在歐洲外食貴,很多時候都是靠自己煮飯,幾乎天天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在煮飯上頭。使用公用廚房能有更多機會認識住在同一層的樓友,閒來沒事話個家常,互相品嘗彼此的家鄉菜,一同吃飯聊天,了解對方國家的事情。熟了之後還可以一起出去玩,半夜喝酒暢談。廚房絕對是拓展交友圈、增進國際觀的好地方。